热爱生活、热爱写作的深圳学子,晶报为你们提供平台——晶作文。晶作文栏目已于7月16日正式与大家见面,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,为学子们搭建互相交流、互相学习的平台。
“晶作文”栏目面向全市三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征稿,学生可根据主题及要求写出作文,并在截稿时间前按要求投稿。优秀作文将刊登于每周五的晶报报纸,及晶报APP等新媒体平台。
在这里,你能让更多人看到你的文字;在这里,你会与优秀作文不期而遇;在这里,你可以尽情实现你的文学梦想。为使广大读者更好地走进深圳学子的优秀作文,我们特别邀请各投稿小作者的指导老师为文章留下宝贵点评。
本期征文主题:《记忆里的中秋》。每逢佳节倍思亲,刚刚过去的中秋传统佳节是阖家团圆的节日,也是充满乐趣的节日,小朋友可以穿汉服吟古诗、做灯笼赏月拜月,你记忆中的中秋节都有哪些难忘的回忆?去看看同学们都有怎样的抒情和表达。
下面是来自福田区第二实验学校、福强小学、福苑小学、上布小学学子的精彩作文。
1、记忆里的中秋
中秋时节,在漆黑的夜空中,月亮透过云层静静地散发着明亮的光芒,此刻显得那样明澈皎洁。我望向窗外,街上只剩下稀少的人和窗户里照射出的昏黄色灯光,我不禁回想起童年时过中秋在潮汕的那份热闹。
那时每家每户的门前都闪着金黄色的光芒,沿着乡道两边,直到看不见的尽头,照亮一整条街。我们家门前也早已摆好大桌子,外婆兴奋地将做了几天的纸塔摆了出来,那是由金色的锡箔纸构造的塔身,一层一层地搭上去,在塔身黏上糖果,巧克力,果冻等,足足有一米多高,上面再放上彩色的灯,围绕整张桌子,顿时街上亮堂堂的一片。每家每户的纸塔各不相同,有自己的创意,甚至与人等高。
外婆又拿出一双大靴子,足足有我两个脚那么大,以及整套的衣服,帽子,同样放大了数倍,贴在门上,好像是给一个高大的人量身定做的。起风了,衣服摆动了起来,起起伏伏。威风凛凛的模样引起我的好奇,我凑上前去正想试试这超大号靴子,不料是用纸做的,没等我套上便随着风歪了过去。后面听家里人说,那是月娘,因为嫦娥以美貌著称,所以每到中秋,少女拜月娘,愿“貌似嫦娥,面如皓月”。这增添了我对潮汕文化习俗的好奇心,在我眼中,它是神秘而又有趣的。
每当祭拜完后,街上总会陆陆续续地出现行人举着灯,相互观赏他人的杰作,甚至围在一块讨论。而那些家里的主人则非常乐意他人的到来,不管认不认识。我迫不及待地跑到大街上,对面的那家人前已围满了人群。我走上前去,只见有许多连在一起金碧辉煌的塔楼,似乎是古代建筑,里面摆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,似乎也和我们一样赏月,过中秋。我并不大懂,只是觉得新鲜,在跟前停留许久,想将这些人物的模样刻在我的脑海里。这时,那家的主人走出来,给我们介绍他们的灯塔,与行人聊了起来,似乎在潮汕,每个人都是好朋友,不用担心尴尬,有一种亲切和热闹的氛围感。
距离在潮汕过中秋已有数年,而最令我难忘的还是潮汕中秋的热闹。
福田区第二实验学校初二语文教师曲纪云点评:
文章描写儿时记忆中的中秋,生动再现了中秋时节潮汕地区丰富多样、充满趣味的民风民俗,令人印象深刻。本文叙述详细具体,将内容生动、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,显得有条不紊。语言准确生动,情感真切自然。
2、记忆里的中秋
金秋九月,盼望着,盼望着,月儿终于转圆,又是一年中秋佳节,我心中却荡起阵阵相思。
圆月将零零碎碎的月光撒向这繁华的大都市,大街小巷里,人们摩肩接踵,五彩的灯笼将夜空照得格外亮丽,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摊上金黄的月饼以及祭神用的大金。到处欢声笑语,感受团圆的喜悦,我望着黑漆漆地夜空中那一轮孤零零的圆月,没有一颗繁星,心中泛起一丝伤感。
透着那洁白的月光,我似乎看到爷爷奶奶在餐桌前吃着简单的晚餐,默默无言。饭后,奶奶坐在木制摇椅上迷茫地看着餐桌,眼睛还闪烁着晶莹的泪花,脸上还有淡淡的泪痕,爷爷则坐在低低的门槛上,脸向着月亮,眼睛却没有焦点,那么大的屋子,却只有他和奶奶两人,显得格外空旷和宁静。
现在,科技十分发达,因为疫情期间,我们只能用视频通话的方式看望爷爷奶奶。在视频中,爷爷奶奶面露喜色,对我们嘘寒问暖,从他们那深深的皱纹中透露出关切的神情,他们一会儿问我们有没有吃饱,一会儿问我们的身体健康,这使我感到了温暖与幸福。
我们虽然隔着山水,但都把自己的思念寄托给明月,用科技的方式过了一个不一样团圆的中秋。想到这,我的心情好转了不少,也为国家的富强感到骄傲。
福田区第二实验学校六年级语文教师谢云芳点评:
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,都市繁华热闹的节日气氛,却让小作者心中不免伤感,因为唤起了他对爷爷奶奶的思念,一通视频电话,又让他感到了温暖与幸福。全文叙述朴实,用生活中常见的小情景表达了自己对于爷爷奶奶的那份真挚情感,具有很强的感染力。
3、中秋趣事
“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。”期盼以久的中秋佳节将要来临。为了迎接中秋和了解中秋文化,我们在家里准备开展一堂别开生面的创意美术节目。
下午,窗外的景色真是美极了!碧空如洗,万里无云。虽然节气上的秋天已经到了,但那一棵棵大树依然挺拔在热闹的大街上,花儿依旧竞相开放,阵阵秋风送来了桂花、菊花的香味。我们就在这样的美景里开始了有趣的中秋创意美术节目。
这时,爸爸看着手机,摸着下巴,像是在思考着什么。突然,他灵机一动,仔细地找了几段视频,放给我们看,里面讲了嫦娥奔月、玉兔捣药、吴刚伐桂三个神话故事。我心中若有所思:人们要在中秋节赏月,吃月饼,期盼家人团圆。中秋节的时候,我也要好好地拜一下月亮。
看完视频,我和妹妹走进房间,脑海里呈现着几个神话故事的画面。我们不约而同地拿起画笔,异想天开地画起了自己的中秋创意。带着奇思妙想,我们的作品新鲜出炉了。爸爸端详着我们的画感叹着:“妹妹画得可真好!活灵活现。看看,嫦娥姐姐把团圆的祝福送到人间,华夏九州一片祥和。姐姐画得也很妙!瞧瞧,玉兔捣着药,把打败病毒的仙药洒在了人间,驱散了疫情;吴刚依然坚持不懈地伐着那棵桂树,栩栩如生呀!”
不知不觉,天黑了,我抬头仰望星空,一轮明月高挂在天上,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,月儿笑了,大地也笑了。
福田区第二实验学校三(10)班语文教师梁瀚方点评:
小作者取材新颖,构思奇妙,语言生动活泼。文章开头别开生面,诗意盎然。记叙了一个中秋节的创意美术节目,充满童心童趣,选材恰当,语言流畅,段落分明,呈现出中秋佳节一番其乐融融的景象,读来倍感亲切。字里行间能体会到小作者对中秋节的喜爱之情。
4、中秋佳节
中秋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,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会与家人团聚、观赏月亮、品尝月饼。而在中秋节这一天,我最喜欢做的就是吃月饼和赏花灯了。
传说月饼一开始不叫月饼,而叫“胡饼”。但是在一个中秋节,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吃胡饼,但是唐玄宗觉得“胡饼”这个名字不好听,而长相很像月亮,所以就叫“月饼”了。
中秋节这晚,我坐在阳台的小凳子上,一轮明月悬挂高空,皎洁如玉盘,果然“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”。秋风习习,花草的香味沁人心脾,好像在梦境般舒适。月亮隐隐约约映出一个人影和一只兔子,只见那人影穿着像金纱裁做的衣裳,仿佛正在准备中秋盛宴。那应是嫦娥仙子和玉兔吧,他们忙忙碌碌,不亦乐乎,就像厨房里的妈妈一样。
“吃月饼了!”妈妈的呼声把我拉回现实世界。我走向餐桌,只见桌上放着妈妈做的月饼,还冒着热气。月饼又大又圆,就像天上的月亮似的。月饼上的花纹就像一幅艺术品,令人惊叹做者的心灵手巧。月饼中间写了一个“团”字,表示家人们要团圆幸福。我拿起一个,掰开一看,是黑芝麻的,咬一口,甜到了我的心间。妈妈看到笑着问我:“怎么样,好吃吗?”我使劲点点头,妈妈看到了,笑得甜甜的。
吃完月饼,我们一起到楼下去赏花灯。只见街上一片红光,所有的灯笼闪闪烁烁,像一只只玉兔的眼睛,很是可爱。街上有很多不同的灯笼,有向人们微笑的嫦娥灯笼,有一个大似圆盘的月亮灯笼,有可爱的兔子形状的灯笼.....而其中有一个灯笼,是莲花形状的,就像是西湖里的莲花那样婀娜。妈妈像是有读心术一样猜到了我的心,把那个灯笼买了下来。我提着灯笼,一路走一路歌唱:“听我说谢谢你,因为有你,爱常在心里,谢谢你,因为有你,把幸福传递……”
福田区上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黎影文点评:
无论是吃月饼还是赏花灯,与亲人团聚的快乐,就是中秋节的幸福,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,给予我们的不止是一个假期,更多的是亲人之间的爱的交融。
5、记忆里的中秋
作者:福田区福苑小学四(6)班 张羽上
中秋节,又称祭月节、拜月节、月亮节、团圆节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。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、赏月、吃月饼、赏花灯、饮桂花酒等民俗,流传至今,经久不息。
我记忆里的中秋,那真是充实而美好的一天!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的中秋节,我和家人一起吃饼赏月的场景还历历在目、记忆犹新。
中秋节的那天,外婆一起床就准备好了各种祭祖的物品。因为外婆是潮州人,喜欢在传统节日祭拜祖先。中秋节是团圆节,我们后人不能忘记祖先。祭祖是为了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。今天妈妈也准备了丰盛的美食,有清蒸大闸蟹、蒜蓉粉丝蒸虾,盐焗鸡、剁椒鱼头……我吃得不亦乐乎。
晚餐后,一家人在阳台上喝茶吃月饼,静待月亮的出现。杯中茶,手中饼,抬头望月,让我不禁想起: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!吃完喝完,我和弟弟带着妈妈买的月亮灯下楼去游园了,吸引了很多小朋友,弟弟调皮地说:“这是月亮灯!”小朋友们说:“哦!原来这是‘月亮’呀!能给我们玩一下吗?”我和弟弟跟这些小朋友玩了起来,非常开心。
那年的中秋节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,流连忘返,给我留下了美好回忆!
福苑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蓝剑点评:
中秋节,又称祭月节、拜月节、月亮节、团圆节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。作者以中秋习俗引入开头,把记忆中的中秋描写得非常有趣,把提灯笼下楼游玩的“儿童趣味”融入到中秋情境中去,表达出中秋时节快乐、有趣的记忆。
6、 那年中秋夜
又是一年中秋节,又是一年月圆日。记忆里的中秋,围坐、赏月、聊天,满满的温馨;游戏、追逐、打闹,无比的快乐;无论做什么,不变的是团圆,是幸福!
记忆中的那年中秋,晚上七点,我们一家来到妈妈单位的操场。校园里安静极了,塑胶跑道上还有白天太阳的余温。一轮月亮挂在空中,那晚的星星似乎有点黯淡,可能是月亮遮住了它的光芒。那晚的月亮真的好圆啊!
在日光的沐浴下,我们切开西瓜和月饼,西瓜黑籽红肉,月饼外酥里香,石榴晶莹剔透。一字排开,仿佛颜色在排队呢!好看极了!我们围坐在一起,吃西瓜,尝月饼,赏月亮。橙黄色的月饼,像一个个精美的艺术品。咬下一口,仿佛到了一个仙境。吞下时,美味多滋。爸爸建议我们举杯庆祝,妈妈随口吟出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的诗句,还给我和弟弟解释了这句诗。我觉得我很幸福,因为一家团圆。
八点左右,月亮升得更高了,也更圆了。踢球的时间到了!我和弟弟跑得比爸爸快多了,无论我们怎么努力,就是进不了球。突然,弟弟趁我和爸爸在说话时,飞起一脚把球射进了门。然后说:“爸爸,哥哥,我进球了,我进球了!妈妈,我是不是很厉害!”弟弟眉飞色舞,手舞足蹈的样子把我们全都逗乐了。我说:“弟弟,你就是最棒的足球运动员!”
那年中秋夜,团圆快乐!
今年圆月时,快乐团圆!
中秋的记忆,团圆的记忆!
深圳市福田区福强小学语文教师姚佩君点评:
“记忆中的中秋,月圆人团圆。”小作者以细腻的笔触,回味记录了中秋夜一家人围坐操场边赏月、吃瓜、游戏玩耍的温馨场景,字里行间溢满了幸福的味道!平实的语言中潜藏着一份温情!在繁华喧闹的城市里,用笔端倾诉这种花好月圆的画面,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?
7、相思 · 明月 · 成长
“年年中秋待月圆,却道最是相思时”。又是一年中秋夜,皓月当空,皎洁的月色从夜幕中倾斜而下,轻轻地,柔柔的,好像轻纱一般。我们一家围坐在阳台,吃月饼,赏明月,城市里闪耀的灯火,交织着月亮洒下的清辉,记忆里故乡,便如发酵池的美酒一般,咕噜咕噜,咕噜咕噜,活跃起来,散发出醉人的芳香……
“天涯地角有穷时,只有相思无尽处”记忆里,家乡的中秋充满了月饼味、桂花味。每到中秋,外婆总是会在庭院里摆满水果和五花八门的月饼,还美其名曰说是款待“嫦娥仙子”。大人们聚在一起,喝着桂花酒,吃着新做的桂花糕,谈天说地,吟诗诵对,你说一句上联,我对一条下联,一起赏月,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幸福。孩子们每人拿起一块月饼,有滋有味地吃着,吃完了,就在庭院里疯跑打闹,不一会就满身大汉,脏兮兮的,有时孩子们会爬上树摘自家的柿子吃,那柿子轻轻咬一口,汁液就流得到处都是,看着让人垂涎三尺。实在玩累了,就坐在藤椅上,嗅着桂花的香气,傻呆呆地望着那轮圆月,嘴里还嚷嚷着要比赛谁看到的月亮更圆。
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。故乡的月亮,明净而澄澈。那朴实无华的明月,在一簇簇芦苇的映衬下,显得格外幽静。星星在天空中闪烁着,时不时眨眨眼睛,调皮地笑着,向人们招手。故乡的夜晚,秋风也一阵阵地刮着,像不知归路的流浪者,四处游荡。它调皮地从树上俯冲下来,落入秋叶中,惊醒了睡梦中的昆虫,一场叶与虫的音乐会便开始了,这时的我,坐在外婆的膝盖上,听她给我讲月下的故事,然后慢慢进入甜蜜的梦乡……
离开故乡好几年了,现在的中秋还是中秋,月亮依旧,可是感觉却不一样了,身在城市的我,只能在自家的方寸天地之间,望一望远处的明月,吃着好吃的月饼,却没有儿时的惬意和幸福,月亮没变,我也没变,是什么变了呢?
和外婆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渐行渐远,成为了我记忆相册里的一页,前行的路上,还有无数的亲人陪伴,我不孤单。月亮落下地平面,太阳依旧升起,不要害怕一成不变,时间不停止,日子永远在前面。
福田区福强小学语文教师姚佩君点评:
月下,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,把自己那一份浓烈的思念发酵,倾诉笔端:庭院里的嬉戏,外婆月下讲故事,还有那忘不了的中秋月饼,这些温馨而美好的画面在作者的脑海越来越清晰,散发出醉人的芳香,明月依旧,思念依旧,变与不变,小作者都在记忆中的中秋里拔节成长,这便是文字的魅力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