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一年中秋节,又是一轮月儿圆。
中秋的小镇早晚清凉,落叶铺径,半卷而叠于树下。月圆清幽宁静,月光皎洁生辉。斜倚窗棂,圆月仿佛是嵌在天空的影碟机,播放着着那一年的中秋节。
上世纪80年代末,儿子上小学第一个中秋节。
六岁的儿子拉着我,要去大百货给嫦娥姐姐买月饼给玉兔买毛豆。领儿子逛商店,对于每周只休一天的上班族来说,既快乐又奢侈。
我们走在路边银杏树下,儿子蹦蹦跳跳,不停地问东问西。偶有银杏叶落到脚下,无声无息。
在快到百货小路上,一个小乞丐挡在面前。他跪在地上,两只脚向后向上扭曲。一只黑手拿着黑迹斑斑的小破盆,另外一只没有手的胳膊放在腿上。红肿的眼睛、发黄的脸,发青的嘴唇和乱糟糟的头发,穿着多处破洞的蓝衣服和黑裤子……
“妈,给他点钱吧”,儿子对我说。
我从包里拿出2元钱让儿子给他。儿子说“妈妈,咱多给他点”。我把2元换成5元,又给5枚硬币,儿子把钱轻轻地放进小破盆。
小乞丐看着5元钱,又看看我儿子,他哭了。眼泪“吧嗒吧嗒”掉在盆里,打在少有的几枚硬币上,溅起一点小水珠儿。
他把一只手和一个光秃秃的手脖举起来做双手合十状,“谢谢,谢谢,谢谢”头使劲往地上磕 。
儿子眼泪在眼圈,大概是小孩子心灵相通吧。他又从我包里拿10元钱,放进乞丐的小破盆。
仰起头,他看我笑了,泪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。那一刻的目光,瞬间穿过我的眼睛直击心灵。一颗纯洁善良的童心释放出耀眼的光芒,瞬间变成五颜六色的光环。
我捧起他的小脸,使劲地亲了一口“好儿子”。
旁边站几个人,有男有女还有小孩。她们的表情冲击着我的视觉,有的鄙夷,有的摇头,有的窃窃私语,有的瘪嘴夹眼….。一眼扫过便知,是对给乞丐钱的嘲笑和不可思议。
一个抱孩子的胖女人大声说“真是个傻子”……一语双关。意思小孩子傻,孩子他妈更傻。
我儿子看看她,眼睛里十万个为什么。我淡淡一笑,选择忽略。
那时候不比现在,小县城的工资很低,勉强够维持生活,能解决温饱都属于富裕人家。大学毕业的最高40.5元,中专毕业最高36元,普通工人最高26元。
说实话,我原本也不想给那么多钱,毕竟家里四口人等着吃饭。拿出真金白银的15元,不心疼是假的。
这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,街里的乞丐越来越多了。尤其哪些小残疾人乞丐,个个瘦的皮包骨,就连狼见了都能掉眼泪,不由得人们不去同情和怜悯。
儿子长这么大,还是头一次看见小乞丐,童心原本的纯洁善良,原本初心灵魂的样子。人之初性本善”。”
一张白纸上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。作为母亲,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这张白纸上不负责任的胡乱涂鸦,因为一个人一生只有一张白纸,涂上了就擦不掉,像种子慢慢的会发芽长大。
儿子是计划生育的产物——独生子。作为母亲,要负责任地教他在纸上好好做画,画出好看的苗,开出美丽的花,结出圆满的果。
人群中议论声不绝于耳,我牵着儿子快步离开,走进百货商店。在副食柜台,见到王姨领女儿买月饼。
“我看见你们娘俩刚才给那个要饭的15元钱,这半个月工资没了,你也是,哎……”。意思是你们年轻人就是太惯孩子,小孩子说什么是什么。她张了张嘴,还是没把这句话直接说出来,给我给儿子留足面子。
“你还有钱买月饼吗?我借给你10元,下月开支再给我”。边说边从裤兜里掏出手绢包,打开花手绢,从里面拿出10元钱递给我。
我感动得想流泪,“谢谢王姨,我还有钱,不用”,我把她的手推回去。平生我从来不借钱,也不愿意把自己的钱借给别人,没有外债的日子过得踏实。自己节省点就行了,那个年代谁家钱都不多,谁家过得都不容易。
“小雨啊,下半月可没钱吃冰棍喽~”她笑着拍了拍我儿子,儿子点点头。
王姨说,这小乞丐就住她家旁边——西市口废旧破房子里。男女一共十多个,都是缺胳膊少腿的残疾人。有个女人负责给他们做饭吃,男人负责天不亮把他们送出来乞讨,然后再流动监督收钱。
她说那两口子可狠了,谁要的多晚饭让吃饱,要得少给一碗或半碗,如果没要到不给饭吃。小乞丐们挨打挨骂是常事,经常三更半夜听到鬼哭狼嚎的叫声。
儿子抬起头“妈妈,那个小哥哥晚上是不是可以吃饱了”“嗯,一定能。”他笑了,笑得很灿烂。我如佛灌顶般的仪式感慈爱地摸摸他的头顶,表示极大肯定和爱。
后半个月,儿子每天从葡萄架上剪两串玫瑰香葡萄带去学校,还真没提要钱买冰棍儿的事儿。
中午吃饭,一老太太领个瘸儿子站在门口讨饭。我从饭桌上拿2个馒头让儿子送出去。不一会他原封不动地拿回来,儿子说老奶奶不要馒头,她要钱要月饼。
“要饭吃还挑挑拣拣,这都是什么人啊…..”80岁的爷爷放下饭碗忿忿不平。
我和孩子爸互相对视心领神会,他从上衣口袋里掏出2元钱,我拿块月饼。儿子屁颠屁颠跑出去,白纸上的小花又多了个花咕嘟。
老话说”要饭的不怕饭馊”,要什么吃什么的是自然道理。可眼下这些要饭的,给馒头不要,地瓜大饼子更不要,专门要钱要月饼。我当时根本不知道,自从南方有个圈,乞丐讨饭变成了新兴职业。
月饼,现在随处可见,可在那个年代月并不多见,除了八月十五,平时很少有卖。即便有卖也很少有人买,平民百姓着实买不起。那像现在只要有钱随便买,尽管价格高得离谱。
“这些要饭专门要钱,给吃的不要,听说每天要的钱比你们每个月工资都高……”老爷子越说越生气。我们也有想法心里也是直犯嘀咕,只是在老人孩子面前不能说而已。
儿子乐颠颠地跑回来,拿起饭碗继续大口大口吃饭,早已忘了给嫦娥买月饼的事儿。我们也就此打住,在这张白纸上需要继续画着最新最美的图画......
不大的小镇信息很灵通,很快听说西市口破屋子被公安局查封了。那两口子是从南方过来的,专门收买穷人家的残疾孩子,通过训练乞丐行乞为她们赚钱,打骂折磨残疾人惨绝人寰。同时破获的还有假扮残疾人乞讨而入户盗窃或抢劫的几个团伙。
邻居郭姐在邮电局工作,是专门负责汇款的。她确定地说,每天都有外地口音的人来邮局汇款,每次都汇不少钱。尤其是那女的,汇款总是同一个地址同一个人,100——500元不等。
黄海岸边小镇,暂时恢复了以往的和谐和宁静。
吃过晚饭,我把圆桌放在葡萄架下,上面摆着六个盘子,月饼、毛豆、葡萄、苹果、大枣、橘子,还有一瓶红酒。这是我妈留下来的规矩。
小时候过中秋,月亮出来之前,我妈把桌子放到院子里,上面摆着六个盘子,月饼、毛豆、葡萄、苹果、大枣、花生(我们这里没有橘子,用花生代替)。
这个八月十五是是我爸走后的第一个中秋节,我姐去代销点买瓶酒,说让我爸在天上和嫦娥一起喝。
小妹把从菜地里捡的西花甜梨放在桌上,我妈看见了说这可不行,梨不能圆月。八月十五是团圆的日子,梨是分离的意思。你们的爸不在了,咱全家人再也不能分开了。
她把怀里的大弟再次抱紧了些,我姐打开酒瓶倒杯酒递给我妈。
我妈说第一杯酒敬月亮,天黑了月亮就出来了,咱家总是亮亮堂堂的。第二杯敬嫦娥和玉兔,保佑我家健康平安五谷丰登。第三杯酒敬我爸,说他也是神仙了,在天上要保佑咱们的儿女平平安安。
然后给我每人一块月饼,说吃了快快长大多挣钱,多吃点毛豆多干活,秋天多打粮食。苹果每人一个保平安,吃点花生全家和睦一条心。大枣每人吃两个好事成双,你们快点长大有出息,咱家以后的日子越过越好。
四小姐问我妈,如果八月十五没有月亮怎么办?我妈说月亮在天上,是嫦娥没打扮好才没出来。等嫦娥打扮好了,领着玉兔就出来了。四小姐又问下雨怎么办,我妈说不是下雨,是嫦娥洗澡,洗完了月亮就出来了。
我姐笑着说“月饼也堵不住你的嘴”。我妈抱着大弟和我姐坐在一起赏月,我们在院子里乐颠颠的跑着玩,月亮也跟着跑。
在童年的岁月里,月亮总是照着我们。我走在路上月亮也走在路上。我在山上月亮也在山上。我在河边月亮在河里。我回到家,月亮跟到到门前。我躺在炕上,月亮就在窗前......
中秋赏月的传统就这样被传了下来,一直延续到现在。
今夜的月亮出来了,又大又圆又亮。儿子把他的小伙伴秋月、宝鹏、建国、建红、建英都叫过来,和嫦娥一吃月饼,给玉兔剥毛豆,吃葡萄,喝汽水......。
月亮高悬,银光洒满小院。月光穿过葡萄叶来到圆桌上和孩子们嬉笑打闹。一张张细嫩的脸蛋,那里像天国乐园一般。他们快活地争抢着天上的月亮,欢声笑语声荡漾在小院。
儿子拉着我进入他的王国,那里储藏着取之不尽的安慰和快乐。人生,能和孩子们聚在一起才最快乐。
平凡的人家,普通的小院,皎洁的月光,快乐的孩子们,最新最美的画面……幸福就是这么简单。
转眼间,百货商店变成购物大厦,有葡萄架的小院变成高层住宅,六岁的儿子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,曾经眼里的十万个为什么,也被时间经历和人性完美解析。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又是一年中秋夜,又是一轮月儿圆。
我妈的橘子花生很有灵性,兄弟姐妹枝叶繁茂,人丁兴旺家族繁荣。中秋的月光皎洁而温柔,像琴弦连着两边。举杯望明月,一缕相思牵心魂;儿女自心中,遥遥相望情自牵。
一直为幸福追逐着,急匆匆的往前走顾不上回头看。曾经懊悔走得太快,没去感受幸福的时光。直到年华渐褪阅尽世间才发现,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,只要努力都是成长。那些看得见的或看不见的感动,我们都曾拥有过。
每个人都是时间的过客,年年中秋饮酒赏月醉酒当歌,亲情永恒血浓于水,在岁月版图和灵魂深处。
酒醉中秋夜,一缕牵挂岁月深;举杯邀明月,天上人间共圆满。祈愿天下太平,人间平安。